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六届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学论文会在贵州大学召开
yy易游官方网站yy易游官方网站7月18-2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六届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学论文会在贵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主办,贵州大学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姜恩来、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鸿江、贵州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攀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并致辞。会议以“人工智能驱动体育教育发展:创新、实践与未来”为核心议题,汇聚了全国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一线老师,共同为数智化时代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为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凝聚智慧、贡献力量。大会由体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骆秉全主持。
姜恩来代表学会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与体育教育融合,具有重要时代意义。他对大会提出了四方面的希望:一是要锚定教育强国目标,担当体育教育使命。充分发挥体育在铸魂育人、健全人格、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不断健全体育工作体系、创新体育育人机制。二是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共筑体育教育新生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生动力,让体育成为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动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三是要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体育教育新探索。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广“互联网+体育”等多元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新模式。四是要拥抱人工智能浪潮,激活体育教育新动能。要积极引入AI、大数据、VR、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手段,推动体育教学场景数智化、训练方案科学化、健康监测精准化,要加快体育数字化转型,开发智能化体育课程资源等。
李鸿江在致辞中指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一定会经历从传统体育教学到数智化体育教育与教学,从经验型教师到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与研究型教师的变革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既要掌握新技术、新工具,更要坚持教育家精神,做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他强调,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体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不会改变。希望高校体育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学习教育家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育人智慧、勤勉的躬耕态度、质朴的仁爱之心、远大的弘道追求,要立志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家,勇于做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先生。
吴攀在致辞中分享了贵州大学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成果,介绍了依托学校综合学科的雄厚实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和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等研究平台,积极挖掘贵州多彩民族文化资源,推进特色体育学科建设,形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与学科研究特色的经验。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潘信林作题为“新时代高校教材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的主旨。合肥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党委副书记陈鸿海作“两堂融合,五育并举,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大会主旨。另有五位老师围绕师范认证、数智赋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十年探索、高校智慧体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人机协同教学设计的现实审视为主题进行了大会。本次大会还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科研方法提升开设了专题讲座,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骆秉全、广州体育学院教授陈小英分别以“论文选题与撰写案例分析”和“与人工智能共舞:AI如何辅助体育科学研究”两个主题作专题。